萧司令,此封乃主席专程为您留存的家书。1976年10月8日晨,北京西四胡同宅邸中,李银桥以那双沧桑之手呈上一封泛黄信封。萧劲光接信时略作迟疑:“李先生,此乃……?”随即,两页信笺轻轻飘落,毛泽东那标志性的瘦劲钢笔字迹赫然映入眼帘。
恰值9月9日后满一月之际,中南海西花厅内石灰清新之气犹存,天安门广场上海军司令跪于灵柩侧,爪痕深刻于地板之景依然鲜明。鲜为人知的是,政治风云变幻之时,毛泽东致亲信将领的绝笔私信,宛如冬日里的一缕温情悄然弥漫。
这段隐秘往事少有人知晓。毛泽东于生命尾声的两个月前,致信于不识水性的海军统帅,仿若命运的轮回——回溯五十四载,长沙楚怡校内银杏叶落,他这位昔日讲师,曾召年轻萧劲光入室,于其掌心描绘长江壮阔红图。彼时,他刚别蔡和森于京,旋即在湘甄选英才,洞悉青年对军图的痴迷与坚韧。
颇为奇妙的是,二十年岁月流转后,中苏海军技术磋商濒临破裂之夜,萧劲光竟获菊香书屋密传八字箴言:“旱魃渡江,力胜千帆”。他愤而掷案头俄语词典,震响连连:“主席这是在鞭策我呀!”自此,外交宴会上,这位渴望精通海图的陆军宿将,总将钢笔别于左耳,似乎那是他在列宁格勒苦研《海军战略》时,铭刻于心的习惯动作。
若喻粟裕为四野之锋芒毕露的剑刃,萧劲光则宛若深藏肌骨、坚不可摧的隐钉。1967年,海军驻地遍布批判文字,毛泽东杖行其间,笑言探视“劲光培育的健儿”。一语幽默,令李作鹏三车标语尽撤。陈毅醉眼朦胧,笑握茶盅:“主席择才,如棋局布子,或锐意进取,或默默深耕于波涛之中。”
紧握那封被体温温热了的遗书,萧劲光方领悟明孝陵石象路上“以沧海为轴心”的深意。信尾墨渍未干,毛泽东惯用的英雄墨水需两分半凝固,显然,这是9月8日深夜抢救时的遗墨。王新兰笑他护信如捧太庙圣物,却不知檀木盒内,藏的是韶山预言家赠予时代的微型指南。
毛泽东暮年常言:“战场选将,需觅长生万年之士。”1990年,萧劲光接掌第三代潜艇蓝图之际,病房内心电监护闪烁着独特轨迹。比起他晚年荣耀,其少年偷阅《孙子兵法》受罚之志更显壮志。民族风雨中,他们早已铸就历史青铜之魂。
聚富配资-股票大盘-用杠杆炒股-股票配资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